请升级您的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11 或以下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360极速浏览器
原因是最近,程序员界发生的一件大事:
有人在知名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发起了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以此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此举立即得到大批程序员响应。所谓的996是指从每天上午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而“996.ICU”意为“工作996,生病ICU”。
在互联网公司,996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最近裁员风声此起彼伏的背景下,996工作制成为一些企业逼退员工或是变相增加KPI的手段,再次引发大众关注。有媒体采访了9位经历过996的员工,“进公司的时候太阳还没升起来,走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下”,是他们生活中的常态。
今年年初,有互联网公司宣布将推行“995”工作制,也曾引发争议和讨论。这一在互联网行业公开的“潜规则”遭遇抵制,应该不是偶然。
可能有两个直接原因:
一是,相关行业从业者的不满已经积聚到了一个临界点;
二是,在当前的经营压力下,不排除有公司“变本加厉”地提高了工作强度,从而导致员工意见反弹。
在法律意义上,996工作制的合法性显然是存疑的。它直接把加班转换为对员工的正常工作时间要求,甚至对这种机制进行话术包装,赋予其某些文化、道德色彩。
比如,愿意接受的被视为工作积极、有闯劲,有梦想,而配合不积极的则可能被斥责为贪图安逸、得过且过。在此背景下,个体要说“不”,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说法称,找工作是双向的,不接受996工作制可以跳槽到其他行业。且不说这种说法回避了员工维权的正当性,也忽视了今天的996工作制已不只是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独有现象,而在向更多行业蔓延。
此次程序员们的集体反弹,到底会获得怎样的回应,现在还不好说。不管怎样,这一现象应该启示劳动监察部门,过去谈论劳动者权益保护,似乎多针对农民工这样的弱势群体,然而现实证明,在“高大上”的互联网公司上班的程序员也可能遭遇劳动权益保护的危机。
特别是部分企业以996工作制作为变相赶人的手段,劳动监察部门应该有更积极的关注和介入。
就在最近,一则普通新闻在社交平台上被广泛转发:一位小伙骑车逆行被拦后突然“崩溃”,怒摔手机后嚎啕大哭,称自己“压力好大,每天加班到十一二点……”尽管这只是一个极端个案,但是,大量个案汇集成现象,再加上一些大数据统计结果,应该让社会对年轻人的压力有更多审视。
中国社科院一项调查显示,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仅为2.27小时。
上述现象成因各有侧重,但结合996工作制、高房价、低生育率等社会现实,都不难让人联想到压力。
网友:工作996,生病ICU
也有网友表示项目是永远干不完的,世界还很大。
关于996工作制,该制度主要涉及加班问题
共青团12355法律专家、北京致诚公益律师 张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和四十四条分别对加班时间以及加班费问题做了明确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因此在劳动者同意且可以保障其身体健康的条件下,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加班工资,或者安排调休,同时要保证劳动者工作时间每日不超过十一小时,每月不超过七十六小时。
如果单位强行使用以上违反法律规定的规章制度,劳动者可以去用人单位用工所在地的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举报,对于不属于劳动监察管辖的劳动争议,可以去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
197 已学习 点击观看>>
319 已学习 点击观看>>
231 已学习 点击观看>>
116 已学习 点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