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您的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11 或以下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360极速浏览器
“人类在11岁-16岁是身心发育特别快的时期,成年人的很多身心的问题实际上在那个时期就露出端倪来了。如果在这个时间段提供一些有用的工具(正念)给孩子,会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很大帮助。”
童慧琦博士“如何培育正念养育的能力”
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美国帕拉阿图大学临床心理学哲学博士,牛津正念中心访问学者。
我们的人脑有一个默认模式是焦虑模式,在养育当中这并不是坏事,为什么?实际上这跟我们人类种族存留下来是有关系的,早年我们需要关注随时有可能发生的危险,所以这个默认的模式是充满忧虑的。
我们在养育过程当中总是很焦虑:如果我家小朋友不学芭蕾,不是比邻居家的小朋友差一点了吗?需不需要学奥数?如果不在三岁五岁的时候背唐诗是不是就落后了?
我们总是讲要赢在起跑线上,但实际上我们不需要在起跑线上赢,人生可能更像一个马拉松,冲在这前面,不一定笑到最后。实际上每个孩子的发育是不一样的。
焦虑的父母就会有焦虑的孩子。所以,在正念养育当中,我们不是对孩子做什么,而是让自己更能安住于当下。小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它能察觉到父母的状态,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
在日常养育中,如何安住于当下?
01 经常跟孩子表达爱
我跟我的美国同事说,我的爸爸妈妈从来没有跟我说一句我爱你!
他们傻掉了,说慧琦怎么可能呢!?
我说这是我们中国的文化啊,所以我现在拼命对我的孩子说我爱你!
我们中国的文化爱意的表达式,跟西方人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怎么样用这个时代合适的方式去跟孩子连接?我们总是说要走进人的内心,有没有想过走进孩子的内心,跟他们的生命产生连接?
现在研究发现,我们对自我越慈悲,我们对世界也越慈悲,爱自己并不是一件自私的事情,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 自我关怀,那么对他人对世界的慈悲也会提升。从关注自己开始才能关注世界,不要想着去拯救世界,我先拯救自己的家人。
02 接纳孩子不同阶段的行为
当你遇到自己的小孩不愿意跟小朋友分享玩具时,你会强迫孩子去分享吗?
我小时候就被教育不能只想着自己。但是实际上小孩的心理发育有一个阶段:他必须自我为主,有一个比较好的自我才可能去探索世界,在这个阶段他们是没有换位思考的能力的,但是我们大人却要求他们去做这些超越他们能力的事情。
美国有一个童装品牌,叫做All mine,都是我的,这是我的卡车,这是我的娃娃。你要逼着它去把它给小朋友,看起来是帮助他,实际上是不健康的,超越了孩子的发育程度,所以要学习接纳孩子在各种阶段不同的行为。
在这份接纳的下面是一份很深的信任感,因为你会感觉这个孩子不是在操纵我,不是为了达到TA的目的故意做某件事,他表达的是他的真正的需求。如果孩子的真正需求被回应的话,他就不需要靠其它旁门左道来操纵你。
心理学有个词是Manipulation,有的人因为他们没有正常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他才需要用小心眼,各种算计来实现。所以要懂得去接纳孩子,当然这些行为是有界限,比如说你绝对不会允许他去杀人放火的对不对?
03 不知所措时,可以先停一停
当小孩子做了一些事情,push your buttons,让你一下子非常生气,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先觉察到火气上升,在回应他的时候,你可以留一个空间。
我的小孩读书的时候。我经常会到他们的班级里面做义工,也会听到其他妈妈跟我讲:有些孩子很喜欢打人,但是过段时间他会自然消失,有时候你去惩罚他,反而会强化他的行为。
有个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精神病学家Viktor Frankl,他有一句心理学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话:“在你的回应和外界的刺激之间,有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你有选择的自由。”而正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在刺激与回应之间,创造这样一个空间。
大家有没有碰到在养育当中不知所措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不要去做,耐心的等待,不要急于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校长正在打电话给你的,你可以稍微搁一搁。
04 不要把期待强加给孩子
你有没有对孩子生过气?生气时你的表现是什么样子?满脸通红吗?声音很大?当你生气时,孩子会觉得你是怪兽,他们没有办法做出什么有力地反抗。他们会觉得你很可怕,如果这些东西长期积压下来,那么有一天他们的压抑会爆发出来。
心理学有个词汇是acting out,压力爆发出来会付诸到行动上去,这是一种很悲催的爆发,是自我毁灭。我住在硅谷,每年都有小孩子自杀,大部分是准备高考的华裔孩子。
我问我的小孩:“告诉我,你们小孩子最不喜欢的是什么?”他给我写了一大串,其中他说最最重要的就是给我们空间,不要把恐惧和焦虑,你们的期望强加在我们身上。
如果他们在弱小的时候不得不接受的东西,在以后一定会爆发。
我们每个家长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有期待,但是这种期待以什么方式呈现,有没有妨碍孩子的自然的成长历程?
如果孩子是一种花的话,我们到花园里去看,每一朵花都很挺拔,各有风采。有的孩子是玫瑰花,有的孩子是蔷薇花。但是我们都想孩子成为同一种花,有的孩子是复旦花,有的孩子是哈佛花,实际上每一朵花都是不一样的,要对个体生命有所尊重。
大家都觉得我的孩子应该是超过平均线的,每个人都超过,这可能的吗?不可能!每个人都超过平均线,那么下面的人到哪里去了呢?进一步说,如果孩子有学习障碍,如果孩子有躯体障碍,难道我就不爱这个孩子吗?
我们大部分可能很幸运,没有碰到这种情况。我在波士顿儿童医院工作了六年,见到了太多这样的孩子,尤其在儿童癌症病房,突然就会觉得:啊,原来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就是这是最最大的福祉。然后你就会知道你拥有的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感恩。
05 尝试跟孩子道歉
有时候我们会失信于孩子,答应孩子的事情没做到,然后就想:我是爸爸,不必要跟他道歉吧?我们会觉得,因为我是爸爸或者妈妈,所以做错了事也没有必要道歉,实际上孩子是非常擅长原谅的。
大家有没有试过跟孩子道歉?他们真的非常的包容,他不是嘴上说说然后在心里记仇。当你觉得真的做了什么事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你可以找合适的时间跟他道歉。
但是不能让道歉成为习惯,不能因为我可以道歉,所以一再的犯错。这样孩子就把你的道歉不当回事了,因为原来他会觉得妈妈还会反复的做同样的事情。
以上内容节选自童慧琦博士《职场与正念养育》演讲
197 已学习 点击观看>>
319 已学习 点击观看>>
231 已学习 点击观看>>
116 已学习 点击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