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请升级您的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11 或以下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360极速浏览器

智狼邦演讲口才培训
咨询热线:13798261419
演讲与口才培训班-当众讲话培训-公务员培训 - 智狼邦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明明不愿接受,却又不敢拒绝或是不知如何拒绝的事情: 别人打听工资,明明很反感,不想搭理,却又硬着头皮,还要强颜欢笑,要么如实告知,要么不知所措。朋友邀约逛街,本来很忙或是另有安排,却又不敢正面拒绝,推推拖拖,弄得里外不是人。去了,自己不开心;不去嘛,又觉得内心过不去。同学聚会,不是当老板的夸夸其谈,就是当官的不可一世,剩下的就是KTV的鬼哭狼嚎。你不想去,却又觉得撩不开面子,非得硬着头皮凑个数。


这样的小事数不胜数,有些是无知过分、有些是力所难及、有些是难以忍受。本不是你的问题,可就是偏偏不敢拒绝,或是惶惶不知所措,硬生生把自己逼到了没有回旋的角落。不想告知,对方也不会脱层皮,更不敢撬开你的嘴巴;不去逛街,对方也不会损失什么,下次还有机会;不去赴约,别人聊得开心或许根本没关心过你的存在。在别人的眼里,你并非不可或缺,甚至无足轻重。那你为什么不敢遵从自己的内心,不敢勇敢地拒绝呢?


这一切,或许源于我们从小就没有建立起健康的个人边界。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孩子往往是没有隐私可言的,这意味着父母可以名正言顺地忽略孩子的感受,侵占孩子的边界,让孩子听父母的话,一旦孩子“不乖”,遭遇的就是冷淡、愤怒或是惩罚。


为了获取更多的爱,孩子选择忽略自己的感受而去迎合父母的意志。很自然,长大后,他们在外面的世界也不懂得为自己划定界限,不会说“不”,不会拒绝,在他者的不断侵犯中难以释怀!


在不知不觉中便形成了一个不健康个人边界,容易对他人的情绪负责,为了讨好别人,放弃自己的感受与信念,通过他人的评价来定义自己,容易被他人影响或是控制,他们会经常感觉到:“我很难对他人说不”。判断一个人“个人边界”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是:是否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有个话题讨论,讲的就是如果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打之后,到底要怎么处理?有家长说,不能让自己小孩被欺负,一定要打回去;也有家长说,又不是多大的事,就让孩子忍一忍,也没什么大不了。我说,一定要让打人的孩子道歉。有家长说,那别人不道歉怎么办?但我还是坚持,一定要道歉。


让对方道歉,就是明确告诉对方,我拒绝打人的方式,我受到了伤害,我不允许你打我。同时也让自己的孩子明白,他不可以被别人粗鲁的无理的随意对待,这是最基本的底线。只有他明白他拥有的自我权利,他才能有表达自己的基础和勇气。


亨利.克劳德博士和约翰.汤森德博士在《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限》这本书中描述过一个案例。来访者雪莉长期处于无法拒绝妈妈的关系里,以至于她大部分时间都需要满足妈妈的心愿。她知道妈妈一个人守寡20年,含辛茹苦的把自己养大,所以总想着要孝顺妈妈,不想妈妈过得不开心。即使再忙,只要妈妈打电话来,她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去陪妈妈。她觉得自己不能拒绝妈妈,否则内心会有巨大的愧疚感。


通过一长段心理咨询的工作,咨询师陪着雪莉完成了身体上、心理上、情绪上的界限建立过程,重新修复了她和自我、和母亲的关系,直到有一次妈妈再给自己打电话,她的表达方式有了变化。


她对妈妈说:妈,我很想很你在一起,但现在实在不太方便。我正在辅导学生做作业,他需要我全神贯注。如果你不介意,可以进来看,否则,我明天一定会打电话给你,安排另一个见面的时间。


她知道妈妈又会老调长谈,说自己多么不容易,一个人很寂寞的话,但雪莉已经学会了坚定,不再受制于内心的愧疚感,她在成长的路上已经变得勇敢。


亨利.克劳德博士说:当你处理内心真正的需要,即使尝试之后失败了,但却得到了别人同理心的响应,自己承受了后果,然后在爱你的人扶持下又重新站立起来,每一次的经验都会让你建立更为强壮的内在界限,你就会有自我控制的感觉,而那种自制力将会一辈子跟随你,成为你性格的一部分。


真正的拒绝别人,一定是遵从内心的真实感受,为自己设立界限,勇敢坚定的表达。

课程推荐